【基金会】挑战不可能读书心得分享——Malone.li

读《中国轨道》,思破局之法

文案:WEB 李祖伟

组员:杨亚珍、陈奕志

  《中国轨道》讲述了100多年来,中国铁路从无到有、从有到领先的艰难历程,仔细品读、颇有启示。

  1840年代的中国要不要建铁路?当权者首先是抵制的,理由至少有三:一是“资敌”,铁路一通,洋人会打过来;二是“病民”,即给百姓增加负担;三是“失业”,比如挑夫们工作被替代。清政府因循守旧,导致中国错失了修筑铁路的良机。后期依赖外国技术修建了铁路,李鸿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
  中国人能不能自主建铁路?晚清到民国时期给出了答案。自主建铁路,资金容易解决、技术高度依赖外国。第一条铁路由直隶总督袁世凯督建,留美回国的詹天佑用四个月的时间建成了新易铁路,全长42.5公里,相当于一个全程马拉松的长度。后来的京张铁路技术难度更大(凿隧道、建桥梁)、距离更长(201.2公里,约为四个全马的长度)。但遗憾的是,战争动乱阻碍了中国铁路的更快发展。

  中国能不能成为铁路强国?新中国自豪地交上了满分答卷。新中国的火车历经蒸汽机车、内燃机车、电力机车和动车组四个时代。从仿制到学习改造再到追赶,终于在电力机车时代实现了与世界技术同步,其中电气化改造尤为艰难。时至今日,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超15万公里,高铁成了中国的新名片。

  斗转星移,世界格局发生深度变化,但历史却惊人地相似,一百年前,铁路技术落后,而今仍有多项卡脖子技术落后,如何解题?历史给出了指引:首先要开放包容、勇敢接纳,比如AI落地代替了部分岗位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岗位;其次要坐得住冷板凳、下得了苦功夫、啃得下硬骨头,北斗导航就是鲜活的案例,逼上梁山极有可能逼出潜能无限;最后要积极营造世界和平安宁、天下大同和美的发展环境,全人类从中受益,更加珍视地球村同住的情谊,从热爱和平、资源共用、合作共赢中开拓新疆域、共创新未来。

返回列表